为了控制成本,小米采用了互联网直销模式★◆■★★★,砍掉中间商★■★★◆,通过线上抢购制造话题。这种饥饿营销引发争议,但也让小米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。雷军常说:小米不是卖手机★■,而是卖参与感★◆■★■。用户可以通过论坛直接向工程师提建议,甚至参与系统优化。这种开放的态度,让小米在年轻群体中赢得了为发烧而生的口碑。
2010年4月6日◆■■★★,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的一间办公室里,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,面前摆着一锅小米粥。这不是普通的早餐聚会■★◆★◆★,而是一家即将改变中国科技行业的公司——小米的创立仪式。创始人雷军举起碗,笑着说:今天喝小米粥,明天做世界级的企业!谁也没想到,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★■■◆■,会在未来十年内成为现实■◆■。
雷军明白,单打独斗无法实现梦想。他开始四处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。第一个被他盯上的是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★★◆。两人在一次会议上相识,聊到手机行业的未来,一拍即合。林斌后来回忆:雷总说要做手机,我以为他疯了,但他的激情让我没法拒绝。
2011年8月16日,小米1正式发布。雷军在发布会上穿着黑色T恤和牛仔裤★★★■◆,模仿乔布斯的风格,但演讲内容却充满中国式的务实:我们要做全球性价比最高的手机!当时,同等配置的手机售价普遍在3000元以上■◆◆■,而小米1定价1999元■◆◆■★,瞬间引爆市场。
回望小米的创业历程★★■■◆★,从一碗小米粥到世界500强,雷军和他的团队用极致的性价比■◆、互联网思维和用户参与感◆■◆★■■,改写了中国制造业的规则■★★◆◆◆。正如雷军所说◆■★■◆:创业就像跳悬崖,只有在下落的过程中组装飞机,才能活下来★◆。小米的故事,或许正是这种空中组装精神的完美诠释■◆★■。
随后,雷军又拉来了摩托罗拉的硬件专家周光平■◆★■★、微软的软件大牛黄江吉、金山的工业设计负责人刘德,以及来自百度■■◆、腾讯的多位技术骨干◆■◆◆★◆。这支被媒体称为复仇者联盟的团队,成了小米的核心力量。
经过两年的调整,小米在2018年重回全球前五,并在香港上市。如今,小米已不仅是手机公司,而是涵盖智能家居、物联网、甚至电动汽车的科技生态帝国★■■。雷军那句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被广泛传播,但他后来补充★◆■■■:风口过后,能活下来的才是真本事。
那段时间■■■◆★■,雷军经常深夜独自在办公室思考★■◆◆■。他研究苹果、谷歌、亚马逊的成功模式,最终得出结论: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,更是商业模式的竞争。他构想了一个铁人三项战略:硬件、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的深度融合■★■。这个想法,成了小米的基因。
小米的创立,源于雷军的一场中年危机■■。2007年,金山软件成功上市,作为CEO的雷军却感到迷茫。他早已财务自由◆■◆◆★,但内心仍有一个未完成的梦想——打造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。他回忆道★■■★:我40岁了◆★★■,除了钱,好像什么都没做成。
2016年,小米遭遇滑铁卢★■★■。由于供应链问题,手机销量暴跌■■◆◆,外界开始质疑小米模式是否可持续。雷军亲自接管供应链★◆★■,每天工作到凌晨◆■◆★★。他在内部信中写道:我们要回归初心,用望远镜看创新,用显微镜看质量。